当前位置:首页>>女人>>女性保健

余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正面临挑战

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

c 参见周子实:《德国法官伤害事件及其三大教训》,载微信公众号数说司法,2016年3月3日。对于泄露或者公开法官及其近亲属信息的,及时删除相关信息,对于发布者、泄露者视其情节予以治安处罚。

余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正面临挑战

马彩云被枪杀案中,马彩云法官的丈夫被歹徒打伤。第二,中国法官精英化程度不高不构成法官受侮辱诽谤的理由。[19] 参见[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29页。在诉求没有得到满足,自身对法律的理解与法院判决产生张力时,部分偏激的当事人将矛头转向法官及法院。这类当事人则声称一旦败诉,就会去找对方当事人拼命,或者直接向法官透露会绑架、伤害对方当事人等等。

在《刑法》中增设藐视法庭罪,不仅可以涵盖上述违法行为,还能弥补刑法之空白,促进刑法更加科学化、体例化、系统化。其三,法律保护的核心法益往往是法庭秩序,而不是法官及其家属的人身安全。[135]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求是》2013年第22期,第3页。

要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要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147]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求是》2014年第21期,第20页。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施好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直面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坚持改革方向,提出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制度性重构的改革举措。但当时的现代化概念主要指经济的或物质的现代化,如工业、农业、交通、科技、国防现代化等。

余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正面临挑战

[12]提高立法质量,意在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民主和人权是人类共同追求。[186]权力不论大小,只要不受制约和监督,都可能被滥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法治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论,运用到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中,形成了覆盖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一系列具有时代性、原创性、标识性的基本观点。

[142]《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日报》2014年2月18日,第1版。[73]习近平:《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2014年12月26日),载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30页。[100]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九)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建设平安中国是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

[39]后来,他又尖锐地指出,要保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避免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历史悲剧重演,必须从制度上解决问题,搞人治危险得很,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习近平同志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立法、执法、司法都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

余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正面临挑战

法律实施的重要环节包括法律的立法实施、执法实施、司法实施、监督实施,特别是要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切实增强宪法监督实效。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不断丰富三个核心要义和五个基本原则的时代内涵,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29]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在某种意义上,法治就是程序之治,依法办事就是依程序办事,法治思维就是程序思维。对人权、公民权利的平等保护和有效保护。强调不习经史,无以立身。[145]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求是》2014年第21期,第20页。[6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较早论述政治文明的思想家。

2.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是法理学上旷日持久的热点问题,也是历朝历代治国理政的基本问题。(十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理论是重要引领。

[41]《江泽民答记者问》,《人民日报》1989年9月27日,第1版。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4.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法治或人治都是蜗居在君权之下的手段之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而人治论强调治国靠贤臣,主张为政在人[38]权大于法,注重发挥贤人精英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从理论上看,发展不纯粹是一个经济现象,而是包括整个经济和社会体制的重组和重整在内的多维互动过程。[34]《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50页。

[163]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2月23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43页。构建以人民为中心以公正为生命线的社会主义法治核心价值体系,表明我们党是真搞法治、搞真法治。

[217]2014年,他提出组织修订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在环境保护、环境监管、环境执法上添一些硬招,稳步推进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体制等工作。[17]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

所以,民主和法治不能孤立存在,必须一体建设,同步推进民主法治化和法治民主化。政治和法治的关系,在具体层面上通过执政党的政策(简称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关系体现出来。

[15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求是》2014年第21期,第16页。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把法治确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体现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基本理论上的创新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是党的执政体系和执政能力现代化。[151]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依规管党治党的总体部署,党中央加快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形成了以党章为根本、以条例为主干、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并保证了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提高了制度的整体效能。

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风险防控、涉外斗争等方面的立法修法工作。[140]实践证明,通过宪法法律确认和巩固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并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保障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稳定性。

要提升数字经济包容性,弥合数字鸿沟。我们将用心感悟和不断探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在理论逻辑,着力对其中丰富的法治概念、命题、论语等进行系统化梳理、学理化阐释、体系化构建,使之彰显出更强的解释力、穿透力、感染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6.推进人权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推荐排行

  • “V观京津冀 新质铸辉煌”网络名人行活动在北京启动
  • 华盛顿“黑手”伸向新疆光伏,美媒说了大实话
  • 国际奥委会主席:预祝中国运动员在巴黎奥运会取得佳绩
  • 晶科能源正加速推进业内最大智能工厂项目